夏至節氣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,是一年中白天最長、夜晚最短的日子。夏至的來臨標志著夏天的正式開始,也是中國古代農業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節氣。
《周髀算經》記載:“故冬至日晷(guǐ )丈三尺五寸,夏至日晷尺六寸。冬至日晷長,夏至日晷短。”可見早在西漢時期,古人就對日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。
早在距今3000多年的周朝,中國民間就開始普遍使用日晷了。作為彼時十分經典和傳統的天文觀測儀器,日晷僅由金屬質的晷針和石質晷面兩部分組成。
其運行原理也很好理解:太陽東升西落,投影晷針的方向也隨之移動,打在晷面上的一條線影落在什么區域內,就代表著一天的什么時候。
“夏至日晷短”。夏至日,日晷中指針投下一年當中最短的影子。這一天,太陽直射地球表面的位置到達最北端——北回歸線,在正午時分,太陽會呈絕對或接近直射狀,北回歸線地區會出現短暫的“立竿無影”奇景,因為正午太陽與天頂重合,樹木、建筑物等等,影子都會消失不見。但這種現象只會發生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。
THE END
撰文 | 品牌策劃部
審核 | 總經辦